新课程 新课程杂志社
欢迎访问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通知公告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点击:678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我提出关于小朋友过生日的数学问题:“青青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青青的爸爸今年36岁,也过了个生日,但是青青的爸爸从未漏掉过任何一个生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话音刚落,学生们已经轻声讨论起来,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此时,“问则疑,疑则思”的效果表现了出来,我于是马上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得带着学生学习了有关闰年的知识,学生们马上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这么有趣。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片段一:有这么一位老师在讲“循环小数”之前,先给同学们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学生哄堂大笑了起来,教师马上引入“循环”二字,让学生结合刚才的童谣讨论了起来。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循环”的概念,不仅为学习循环小数作了准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的生活能体现数学问题,我们就可以和这些生活的事例来学习数学问题。

片段二: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恰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她们连接起来?学生们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以得2=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以得到2=20=200分,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2.0=2.00;2=2.0=2.00,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小数点的妙用就体现了数学的奥妙之处。

三、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