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课程杂志社
欢迎访问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通知公告

解读新课标《有理数》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点击:189

 

 

 

2001版课标内容

2011版课标内容

主要变化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见例1]

1  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

说明  假如平均一个家庭有4口人,那么20万人需要5万顶帐篷;假如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的粮食,那么一天需要10万千克的粮食…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 的含义(这里 表示有理数).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将原第条中“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改为“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按照2011版《课标》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的解释,“会”属于“理解”层次,“能”属于“掌握”层次.对照这一规定,2011版《课标》对“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要求有所提高.

将原第条中“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改为“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 的含义(这里 表示有理数).“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由“会”(理解)层次提高到“掌握”层次,要求有所提高.增加了“知道 的含义(这里 表示有理数)”这一要求.

条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对原括号内注“以三步为主”界定为“以三步以内为主”.“三步以内”的表述更客观,要求更准确.

④⑤条没有变化.

删去了原《课标》中第条“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2001版《课标》知识点要求有6条,2011版《课标》知识点要求只有5.

1.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解读:《课标》第条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将原第条中“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改为“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教学要求有所提高。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主要是知道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需要引入负数,进而给出正数、负数,以及零的意义。借助于温度计上的刻度等工具给出数轴的意义,知道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第一次使得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实行了相互融合。同理,借助于数轴也可以得到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数轴上右边的点比较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案例:

1.填空题

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         ,物体原地不动记为          .

如果一个螺丝钉的直径比规定尺寸大0.2mm,通常记作+0.2mm,那么比规定尺寸小0.1mm应记作_______.

2.判断正误:(在正确的结论后面打“√”,错误的结论后面内打“×”)

0是表示没有意义的数,因此温度0℃表示没有温度      (     )

某地高度被标记为海拔0米,表示这个地方没有高度     (     )

3.“体重减少3千克与身高增加3厘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 的含义(这里 表示有理数).

解读:“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意味着要求我们,在教学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时,要注重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认识数学概念,注重数学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单纯从现实生活中寻求有理数的实际意义来理解。

我们对“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 的含义(这里 表示有理数)”的理解是:因为《课标》是教学、命题、评价与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要求是针对某一知识点与学习阶段提出来的。在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教学时,自然会要求“ 表示有理数”。“知道 的含义”就是要求学生知道有理数 的绝对值 的几何意义,即“在数轴上表示数 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实际上,在实数部分教学时,也有“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要求,这时当然也要求知道实数 的绝对值 的含义。

2011版《课标》第条删去了2001版《课标》中括号注“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的要求,只明确“ 表示有理数”,是否意味着,在没有给出 是哪个具体的有理数时,应该 是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来讨论求 ?值得关注。

案例:

1.填空题

数轴上点M表示3,点N表示-5.5,在点M和点N中,距离原点距离较远的点是      .

因为-(+3)表示       的相反数,所以-(+3)=       .

2.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3. 时, 的绝对值 . 时, 的绝对值 ,还是 ,为什么?

4.什么数的相反数不大于它本身?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解读:条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对原括号内注“以三步为主”界定为“以三步以内为主”.“三步以内”即表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能是二步,或三步,但不应超过三步,不应在繁难程度上给学生设置困难和障碍。

乘方是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因此乘方是乘法的特殊情况。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主要是掌握运算的顺序,以及符号的法则。

案例:

1.判断题: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  )

两个负有理数的差一定是正数             (  )

两个有理数的积一定大于每一个因数       (  )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  )

2.选择题

三个有理数1,-1,-2两两求和,其中最大的和等于(  ).

A.1         B.0         C.1      D.3

从四个有理数-234-7中任取两个数相乘,得到的最小的积等于(  ).

A.-28       B.-21       C.-12       D.-8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A.0         B.1          C.-1       D.1-1

3.填空题

有理数加、减、乘、除和乘方混合运算,有括号的应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则按照“先      、后       、再        ”的顺序进行。

负数的      次幂是负数,负数的      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等于      .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解读:④、⑤条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律,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以及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等要求,均没有变化。说明新《课标》修订者与原《课标》制定者,对算理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

有理数的运算律是提高有理数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的工具,是学生明确算理、算法的依据。教学中应重视与加工。

案例:

1.将下列各式变形中所用到的运算律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            )

     (            )

  (            ).

2.计算:

(-15)+(+14)-(-36)-43+(-52)

(1-2)×(2-3)×(3-4)×(4-5)×…×(2010-2011)×(2011-2012).

删去了2001版《课标》中第条“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意图可能有这样几点:一是对较大数字的感知与认识,已经在1-3年级、4-6年级两个学段都有涉及,在此若再次涉及,给人有重复、冗杂、过于浅显化的感觉;二是对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推断与估计的能力,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递增的,涉及到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获得,不是数学教学某一章某一节能够完全做到的事。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于生活化、情趣化的教学,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适当。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