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课程杂志社
欢迎访问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通知公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采用的几个小技巧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点击:6464

    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挖掘教材,探索方法,讲究技巧。教学中让学生抓着要点,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三种技巧。   技巧一:模拟法   在讲授亲近父母,跨越代沟的这个内容时,我采用了模拟法。与父母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很大影响。然而,进入中学后,随着身心的发展,有些学生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些摩擦,对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造成与父母交往上的困难,有的甚至与父母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教材设置了如下情境: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小莉出出主意。   在做这个活动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部分同学当“家长”,一部分同学当“小莉”,模拟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把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说给同学听。   这几乎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更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探讨时大家都很积极。我顺势引导:作为小莉的父母,如果不同意小莉邀请同学来家参加她的生日聚会的话,那么会有哪些原因呢?大家经过讨论得出原因可能是:担心花钱太多,因为他们家不富裕;没时间,因为自己上班忙;如果自己不在家,小莉和几个同学聚会会不安全;担心会影响小莉的学习。我进一步点拨:那么,小莉要想成功说服父母同意她这次生日聚会,就必须要解决父母对以上问题的担心,她该怎么解决呢?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干嘛非得在生日那天聚会,可以改在双休日啊!做完作业后再聚会,还不会影响学习”“可以自己动手啊,买点瓜子、水果什么的,要不了多少钱”——等大家讨论好了进行模拟表演时,我要求演员一定要进入角色,结果大家表演得非常到位,特别是演小莉父母的几位同学,模仿自己父母平时说话的腔调、神情、动作,惟妙惟肖,俨然一个“小大人”。   该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主动同父母进行交流,并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如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平时尽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增进亲情、在父母高兴的时候提一些不过分的要求等等。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已不言而喻。重要的是,今后在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沉默,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动,这正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   技巧二:讨论法   在讲授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的时候,我采用讨论法。中学生由于青春期的身体发育,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对于特定异性的好感、爱慕之情日益增长,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不能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友谊,不知道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因此,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教材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我悄悄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我这是怎么啦?这正常吗?不久,女孩儿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眼前立刻浮现出男孩儿的笑容、眼神,还有男孩儿运动时矫健的身姿——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陶醉。其实,就像她关注他一样,他也早就开始默默地关注她了——   这是个敏感的话题,初中生一般不好意思也不敢在课堂上公开谈论,但他们内心又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该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困惑。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我首先指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的、自然而美丽的,意味着个人的成长,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给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我看见不少学生轻轻吁了口气。紧张的空气被化解,我乘机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熟了吗?   *他们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他们在经济上能够独立吗?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吗?   *进一步发展感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吗?   *老师、父母对此事持什么态度?   *同学会如何评价?   *他们该如何处理这份感情呢?   结果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纷纷表示:不要在春天去做秋天的事情,可以把相互之间的爱慕放在心底,相互勉励,刻苦学习;不要犯美丽的错误,自己现在遇到的他(她)是优秀的,但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圈子。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技巧三:写作法   在讲授知师爱师,共筑桥梁的内容时,我采用了写信法。当前初中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转型。第一,时代价值观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的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第二,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中生正在经历从对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材设置的相关情境有:(1)请对你所喜欢的老师做一个访谈,和同学一起交流心得,共同分享对老师的了解。   要学生填写自己上课的老师的姓名(填写下表)   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由各学科课代表牵头分别对各课任老师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老师访谈后,学生们表示以前对老师的工作产生了误解,以为老师每天上三、四节课,批一点作业就没事了。原来,老师只是设计一节课所花的平均时间都要两至三个小时。除此之外,还要批改作业、试卷,和同学谈心,和其他老师交流教学心得——老师工作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八小时;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也会犯错误,有烦恼,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学生全面了解了老师工作的特点,消除了对老师的神秘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后,我就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要学生写一篇小短文,利用早读交流或贴在班级板报栏内交流。向大家介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和大家分享老师的动人故事。   教材设置了这样的情境(2):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交往情境,讨论在此情境下的师生交往策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情境一:老师上课发生错误时;情境二: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情境三:被老师冤枉时。我又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先前对生活中的老师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作文都能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如作为普通人,而且工作繁忙,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所以我们在指出老师错误的同时要原谅老师的错误;被老师冤枉的时候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解释而不是对着干;被老师批评时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新课程